微软编程之美挑战赛
竞赛概览
微软编程之美挑战赛(Microsoft Beauty of Programming Challenge,BoP)是微软公司自2012年起主办的大型编程竞赛,旨在为青年开发者提供世界级的开发和交流机会。该竞赛成功举办了4届(2012-2016年),累计吸引了超过57,000名大学生参与。
竞赛特色
双赛制设计
- 编程赛: 传统算法编程竞赛
 - 创意赛: 鼓励跨学科学生参与,探索编程之美
 
技术主题演进
- 2015年: 人工智能 (AI)
 - 2016年: 智能云平台
 
国际化参与
- 2015年首次包含印度和日本队伍
 - 参赛高校超过150所
 - 促进跨文化技术交流
 
竞赛流程
编程赛
- 平台测试: 熟悉比赛环境
 - 初赛: 使用Code Hunt在线编程系统
 - 复赛: 团队赛形式
 - 决赛: 现场比赛
 
创意赛
- 网络提交作品
 - 重点评估创新性和实用性
 
奖项设置
- 15强编程队伍: 获得决赛资格
 - 15强创意赛选手: 进入最终评选
 - 现金奖励: 决赛奖金
 - 实习机会: 微软创投加速器实习
 - 海外交流: 赴微软美国总部参观学习
 
历史成就
参与规模
- 总参与人数: 57,000+ 大学生
 - 2015年: 22,000+ 在线参赛者
 - 2016年: 20,000+ 学生参与
 - 覆盖高校: 150+ 所大学
 
技术影响
- 推动AI技术在学生群体中的普及
 - 促进云计算技术的实践应用
 - 培养跨学科编程人才
 
竞赛状态
❌ 已停办 - 微软编程之美挑战赛于2016年后不再举办。
替代竞赛推荐
Microsoft Imagine Cup 是微软当前主要的学生技术竞赛项目:
- 官网: https://imaginecup.microsoft.com/
 - 定位: 全球顶级技术创业竞赛
 - 奖金: $100,000 现金大奖
 - 对象: 使用 Microsoft Cloud 的学生创业者
 
历史意义
微软编程之美挑战赛在其4年的举办历程中,为编程教育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:
- 人才发现: 发掘和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年轻程序员
 - 技术推广: 推动了AI和云计算技术在高校的普及
 - 国际交流: 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学生的技术交流
 - 教育创新: 开创了编程竞赛与创意设计相结合的新模式
 
虽然竞赛已经停办,但其影响和理念延续到了Microsoft Imagine Cup等新的竞赛项目中。
 